旁若無人便不可能世界和平:評梁實秋<旁若無人>一文
用左成晚去做呢份功課,發覺要認真咁去寫一篇文真係幾難。冇idea、冇point、主題又唔明確,做做下仲覺得自己好似打緊blog多過做緊評論。點都好,都算努力過,都想你地睇下啦~~
link:http://www.mypcera.com/book/xian/lu/liangshiqiu/027.htm
早前,有一項調查,最令人討厭的行為是隨地吐痰。試想像,當你懷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在全香港最繁忙、最多人的西洋菜南街與至親好友逛街時,耳邊傳來一陣粗糙的、像樂與怒音樂前奏般,黏液與喉嚨磨擦而發生的聲音。你開始發覺將有不平常之事發生時,一位伯伯發勁地一吐,濃痰便像隕石墜落般撞擊到你那新買的名牌球鞋。的確,像梁實秋的<旁若無人>中所說,「全是陌生人無仇無怨,我們站在被害人立場來看,這種變態行為只有一種解釋……便是”旁若無人”的態度」。
跟在「旁若無人」後面的詞語總是「令人討厭」。看電影時別人腳步發抖,把你震得心神不定,未能安寧,差點兒要站起來看電影;打哈欠時不掩咀,發出令人起雞皮疙瘩的聲音,繼而向你迎面襲擊過來的是「沙林毒氣」;再來是一個一個長長的飽膈,誓要將用餐時吃了什麼都「告訴」你,像玩遊戲般要你好好的嗅出來。這都是梁實秋在文中所舉之例加上筆者的一點點延伸,可想而知,「旁若無人」是多麼「令人討厭」。
雖然是「令人討厭」,但不常發生,問題就不會太嚴重吧?梁實秋以例子來回答這問題:絕不可能不常發生!!!那些例子就是比平常更平常,比容易遇到更容易遇到。他要告訴你,無論何時、何地,「旁若無人」總是繞在你身邊。想到電影院得一點娛樂,會被旁人的腳抖震得你坐立不安;你認為在家中就不會受到騷擾?太天真了!!鄰居清晨的三聲噴嚏,三餐飯後的飽膈,絕對有可能令你比身於電影院更難受的感覺。筆者從梁實秋所舉的例子中發現,「旁若無人」後面除了是「令人討厭」外,還有「無處不在」四字。
筆者把「旁若無人」一文看到一半時,精神已被以上的例子嚴重困擾。因為例子都很生動,使筆者有親歷其景的感覺。正在此際,梁實秋竟說有更令人困擾的行為。那就是”高聲談話”。筆者不能夠更認同這一點。高聲談話經常都佔著「旁若無人出現次數排名榜」中的首位。不論在戲院裡、在醫院裡、在幼稚園裡、在老人院裡、在維園裡、在頤和園裡,都會遇到高聲談話的人。
最令筆者討厭的是公共交通工具上的高聲談話。在長途的公車旅程中,一開始總會有寧靜的環境讓你入睡,但當你剛剛見到周公時,”最心痛是,愛得太遲…”手提電話聆聲響起,接著來的是初中女生在車箱中以高尖的聲線跟電話另一邊的朋友分析她男朋友的所作所為,並以極高的聲量,似要全車乘客都知道她的感情事。小妹妹哦,我不是什麼週刊的記者,你又不是什麼女明星,可不可以不強迫我去知道你的私事?可不可以讓我跟周公會個面?
梁實秋說:「一個人大聲說話,是本能;小聲說話,是文明」,並以動物不懂得控制說話聲量來證明。在這裡,他直接指出高聲談話的人不文明,更嘲諷他們的行為跟動物無異。這個論點不無道理。旁若無人的確與人文素質有著緊緊的關係。「人禽之辨」到底是什麼?筆者認為人之所以為人,而非禽獸,是因為人擁有「仁義禮智」。人有智,能分辨什麼是對與錯,會知道看電影時與親朋好友高聲聊天是錯,喊救命時要聲嘶力竭才是對。人有禮,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應該以禮相待,大家就能在最舒適的環境中其存。人啊,就尊重你身為人這一個身份,做一些人應該做的事,不要降低自身的素質以致跟禽獸沒有異樣。
文未,梁實秋以豪豬的寓言帶出全文的主題----人要講求禮貌,才可以在最舒適的環境下群居、生存。近年,「地球村」這話題被吵得鬧哄哄。這個意念就是人應該不分國際、不分邊界、不分你我,人就是人,都應該互相遷就,把所有人都看成是同村人,和諧共處。可是,歷史都讓我們知道「地球村」是很難建成的。只要人有私欲,卻不懂得以禮貌來控制其私欲,旁若無人的情況都會不斷出現。因為別人的旁若無人而對自己做成不便的人,要是又為了自己的私心,做出一些報復般的行為,惡性循環就此出現。細心一想,世界大戰是因為各國不講禮,為了各自的私欲,旁若無人才會出現。「修身、整家、治國、平天下」,要是想在一個和平的世界上好好生存,請先從自身做起,放下私念,以禮相待,令「旁若無人」的行為在社會中從此消失。(1544字)
link:http://www.mypcera.com/book/xian/lu/liangshiqiu/027.htm
早前,有一項調查,最令人討厭的行為是隨地吐痰。試想像,當你懷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在全香港最繁忙、最多人的西洋菜南街與至親好友逛街時,耳邊傳來一陣粗糙的、像樂與怒音樂前奏般,黏液與喉嚨磨擦而發生的聲音。你開始發覺將有不平常之事發生時,一位伯伯發勁地一吐,濃痰便像隕石墜落般撞擊到你那新買的名牌球鞋。的確,像梁實秋的<旁若無人>中所說,「全是陌生人無仇無怨,我們站在被害人立場來看,這種變態行為只有一種解釋……便是”旁若無人”的態度」。
跟在「旁若無人」後面的詞語總是「令人討厭」。看電影時別人腳步發抖,把你震得心神不定,未能安寧,差點兒要站起來看電影;打哈欠時不掩咀,發出令人起雞皮疙瘩的聲音,繼而向你迎面襲擊過來的是「沙林毒氣」;再來是一個一個長長的飽膈,誓要將用餐時吃了什麼都「告訴」你,像玩遊戲般要你好好的嗅出來。這都是梁實秋在文中所舉之例加上筆者的一點點延伸,可想而知,「旁若無人」是多麼「令人討厭」。
雖然是「令人討厭」,但不常發生,問題就不會太嚴重吧?梁實秋以例子來回答這問題:絕不可能不常發生!!!那些例子就是比平常更平常,比容易遇到更容易遇到。他要告訴你,無論何時、何地,「旁若無人」總是繞在你身邊。想到電影院得一點娛樂,會被旁人的腳抖震得你坐立不安;你認為在家中就不會受到騷擾?太天真了!!鄰居清晨的三聲噴嚏,三餐飯後的飽膈,絕對有可能令你比身於電影院更難受的感覺。筆者從梁實秋所舉的例子中發現,「旁若無人」後面除了是「令人討厭」外,還有「無處不在」四字。
筆者把「旁若無人」一文看到一半時,精神已被以上的例子嚴重困擾。因為例子都很生動,使筆者有親歷其景的感覺。正在此際,梁實秋竟說有更令人困擾的行為。那就是”高聲談話”。筆者不能夠更認同這一點。高聲談話經常都佔著「旁若無人出現次數排名榜」中的首位。不論在戲院裡、在醫院裡、在幼稚園裡、在老人院裡、在維園裡、在頤和園裡,都會遇到高聲談話的人。
最令筆者討厭的是公共交通工具上的高聲談話。在長途的公車旅程中,一開始總會有寧靜的環境讓你入睡,但當你剛剛見到周公時,”最心痛是,愛得太遲…”手提電話聆聲響起,接著來的是初中女生在車箱中以高尖的聲線跟電話另一邊的朋友分析她男朋友的所作所為,並以極高的聲量,似要全車乘客都知道她的感情事。小妹妹哦,我不是什麼週刊的記者,你又不是什麼女明星,可不可以不強迫我去知道你的私事?可不可以讓我跟周公會個面?
梁實秋說:「一個人大聲說話,是本能;小聲說話,是文明」,並以動物不懂得控制說話聲量來證明。在這裡,他直接指出高聲談話的人不文明,更嘲諷他們的行為跟動物無異。這個論點不無道理。旁若無人的確與人文素質有著緊緊的關係。「人禽之辨」到底是什麼?筆者認為人之所以為人,而非禽獸,是因為人擁有「仁義禮智」。人有智,能分辨什麼是對與錯,會知道看電影時與親朋好友高聲聊天是錯,喊救命時要聲嘶力竭才是對。人有禮,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應該以禮相待,大家就能在最舒適的環境中其存。人啊,就尊重你身為人這一個身份,做一些人應該做的事,不要降低自身的素質以致跟禽獸沒有異樣。
文未,梁實秋以豪豬的寓言帶出全文的主題----人要講求禮貌,才可以在最舒適的環境下群居、生存。近年,「地球村」這話題被吵得鬧哄哄。這個意念就是人應該不分國際、不分邊界、不分你我,人就是人,都應該互相遷就,把所有人都看成是同村人,和諧共處。可是,歷史都讓我們知道「地球村」是很難建成的。只要人有私欲,卻不懂得以禮貌來控制其私欲,旁若無人的情況都會不斷出現。因為別人的旁若無人而對自己做成不便的人,要是又為了自己的私心,做出一些報復般的行為,惡性循環就此出現。細心一想,世界大戰是因為各國不講禮,為了各自的私欲,旁若無人才會出現。「修身、整家、治國、平天下」,要是想在一個和平的世界上好好生存,請先從自身做起,放下私念,以禮相待,令「旁若無人」的行為在社會中從此消失。(1544字)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